版权所有:随州市古编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此网页已申请原创设计保护,未经允许,抄袭追究法律责任)
定制咨询 :13886888629租演咨询:13908666083E-mail:49325722@qq.com
公司地址:湖北省·随州市北郊孔家坡一组278号(0722-3327166)
定制咨询:龚先生
租演咨询:谢小姐
古编钟公众号
擂鼓墩·举世瞩目的焦点——翻开古编钟文化厚重的扉页
出土文物现场图片
1978年夏,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爆出一条轰动世界的特大新闻,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曾侯乙墓,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墓中出土文物众多,总数达15000余件,其种类繁多,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日用器具、祭祀用品、工艺装饰品应有尽有。各类器物设计之精巧,制作之精美,令人叫绝。有不少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首次见到,曾侯乙墓的发掘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经国家文物专家组鉴定确认的国家一级文物就有143件(套),国宝级文物9件。这些珍贵的文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2400多年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曾侯乙墓发掘图片
随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中北部,长江以北,汉水以东,距武汉155公里。在随州城关西北郊,有一个叫做“擂鼓墩”的地方,这一带是山岚起伏的丘陵地带,从西蜿蜒至此,山的东端有一个山包,叫做“东团坡”,这里发掘的大墓就是曾侯乙墓,也成为擂鼓墩一号墓,(东团坡以西1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略小的山坡,叫做“西团坡”,1981年在这里发掘了一座年代晚于曾侯乙墓的战国时期的墓葬,称作擂鼓墩二号墓)。
曾侯乙墓是配合基本建设发掘的,1977年9月,解放军空军雷达修理所扩建厂房,在平整东团坡红砂岩的山岗时,发现了一片青灰色土,当时任雷达修理所副所长的王家贵是个业余文物爱好者,他怀疑有古墓,于是报告了有关文化部门,湖北省博物馆的专业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了勘察和钻探,探明为一座大型竖穴木椁墓。1978年5月11日至6月28日,著名考古学家谭维四带领全省近百名考古工作者经过一个半月的艰苦奋斗,顺利完成了曾侯乙墓的田野发掘工作。
曾侯乙墓呈不规则的多边形,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残存的墓口至墓地深11米(估计封土被推土机推掉2米),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同类型古墓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墓坑构筑在红砂岩上,凿石为穴,墓椁置于墓坑底部,由171根工整的巨型长方木料(梓木)构成,使用成才木料378立方米。椁墙四周及椁顶填铺木炭,估计用木炭在12万公斤以上。椁顶木炭之上夯筑青膏泥,在覆盖一层大型石板,石板上夯筑五花土直达墓口。
曾侯乙墓发掘图片
此墓一打开,立即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它一共出土了一万五千多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文化研究价值极高的古乐器类文物。其中曾侯乙编钟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以其巨大的考古价值、文化价值和在乐理实践方面的辉煌成就,被称为“古代世界十大发现之一”和“世界第八大奇迹”。而且这些乐器大多数保存完好,可以发出准确优美的乐音。
这座号称“地下音乐厅”的发现,刷新了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在这之前,人们只能够从史籍的记录上了解中国音乐文化,但因无实际证据,每每使人们怀疑史籍记载的可靠性。现在它不仅在理论上而且还用它那优美的钟声,作了最雄辩的回答。正如许多参观聆听后的国际友人所说,这不止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财富。
【世界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发掘现场】
【曾侯乙其人】
在曾侯乙墓中出土大量精美文物中,我们发现众多关于“曾侯乙”的铭文,由此可以得知其墓主人称之为曾侯乙,他是古代曾国的一位国君,侯是他的爵位,乙是他的名字。他于公元前453年前后登基,曾国在他的治理下,繁荣发展,在军事、音乐、天文、书法、工艺美术、冶炼铸造、纺织等各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
【神秘的曾侯乙墓】
这座罕见的先秦大墓,隐藏着无数古代的奥秘,墓中大量乐器和音乐文物的重见天日,是古代音乐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发现,举世无双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了世界。
稀世珍宝·编钟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礼乐重器,历史悠久,不仅用于祭祀天地,宴宾奉祖,祈安送福,而其用以育人、教乐。古代统治者每逢盛世或重大庆典,都冶铸钟或鼎器,以示威严祥和,故而编钟又称和钟,钟鼓之乐成为帝王诸侯的特权。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最庞大的、具有十二律半音音阶关系的大型定调青铜乐器,它与国际通用的C大调七声音阶同列,音律跨五个八度,能旋宫转调演奏古今中外各类乐曲,是我国独有的“一钟双音”编钟,它在地下深藏了2400多年,音乐性能至今任然良好,它的出土将中国音乐史提前了四百多年。曾侯乙编钟铸造精美,代表着青铜器时代的最高技术水准,它以凝固的历史和千年不变的音质,印证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前遥遥领先于世界的灿烂文明,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世界奇迹”。 1979年,叶剑英、李先念等参观后连连称赞:“这是中华国宝!”1997年在香港回归祖国大型庆典音乐会上,它的卓越风采再次令世界惊叹。1999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聆听编钟演奏乐曲《竹枝词》后,亲自挥槌试奏《渔舟唱晚》的主旋律,放下钟槌后激情盛赞“绝了!绝了!真是绝了!”他对随行的领导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 曾侯乙的音乐文物 】
【曾侯乙编钟造型和纹饰之美】
曾侯乙编钟熔先秦工艺美术之大成于一炉,其蟠龙舞凤的钟体纹饰,栩栩如生的青铜武士,闪闪发光的错金铭文,黑地红饰的横梁彩绘,镂空花鸟的横梁铜套,大钟甬、衡上的铸镶红铜纹饰,铜人座上的错嵌宝石,汇集了塑、雕、刻、镂、髹(漆)、画、嵌、错等多种技法于一体。构思奇巧,气势磅礴,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之绝品。
编钟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光彩照人的奇葩,人类古老文明的结晶。它在中国文明史上流传了近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秦汉后期青铜时代的结束,编钟也绝响几千年,成为历史美好的记忆。
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庞大、最重的乐器。全套编钟有65件,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它是由长短不同的九根彩绘横梁和6个青铜佩剑武士立柱及6根圆立柱组成。横梁两端皆用浮雕的龙、凤纹和花瓣纹铜套加固,整个钟架及钟钩是由246个部件组成,可以拆卸与安装。设计精巧,坚实牢固,气势雄伟壮观。全套青铜编钟的总重量为5000多斤,加上编钟铜套及铜立柱近4000斤,两者合计用铜达9000斤。一套乐器金属重量如此之大,这在我国古代青铜铸造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全套编钟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就其甬钟45件来说,总音域跨五个八度音程,比现代钢琴的音域两端平均各少一个八度音程。在中心音域部分约占三个八度音程的范围内,十二个半音齐备,从而证明了这套编钟是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十二个半音音阶关系的定调乐器。它的全部音域的基本骨干,是五声、六声以至七声的音阶结构。
全套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在编钟的鼓部分别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距三度音程。一钟双音早在西周钟上已有端倪,但还是很不成熟。曾侯乙编钟已大大超过前人,且运用巧妙、娴熟,反映了先秦时期我国在物理学、声学和铸造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经科学检测,说明双音的产生取决于合瓦形的钟体。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古代乐工、乐师们对世界音乐宝库的重要贡献。
可以说,这套编钟的发现,导致了我国先秦音乐史、中国乐律史、乃至世界音乐史的某些结论不得不加以改写。
你可听到,那来自远古的旋律,浑厚,质朴。
敲响辰星,敲响那古老的梦,敲响属于自己的,生命!
每一次的震动,都是久久的誓言。从远古,回到远古,大地在聆听。
版权所有:随州市古编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此网页已申请原创设计保护,未经允许,抄袭追究法律责任)
定制咨询 :13886888629租演咨询:13908666083E-mail:49325722@qq.com
公司地址:湖北省·随州市北郊孔家坡一组278号(0722-3327166)
定制咨询:龚先生
租演咨询:谢小姐
古编钟公众号